<legend id="h4sia"></legend><samp id="h4sia"></samp>
<sup id="h4sia"></sup>
<mark id="h4sia"><del id="h4sia"></del></mark>

<p id="h4sia"><td id="h4sia"></td></p><track id="h4sia"></track>

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
  • <input id="h4sia"><address id="h4sia"></address>

    <menuitem id="h4sia"></menuitem>

    1. <blockquote id="h4sia"><rt id="h4sia"></rt></blockquote>
      <wbr id="h4sia">
    2. <meter id="h4sia"></meter>

      <th id="h4sia"><center id="h4sia">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</center></th>
    3. <dl id="h4sia"></dl>
    4. <rp id="h4sia"><option id="h4sia"></option></rp>

        首页 > 文旅 > 文化新闻 > 正文
        寻味365买球怎么玩_365手机体育app_盒子365靠谱吗:刺杀秦桧
        ​今年1月22日,张艺谋执导、沈腾主演的贺岁片《满江红》在影院上映,相信很多朋友已经看过了。这是一部以宋朝为背景的古装悬疑片,核心剧情可以浓缩为4个字:刺杀秦桧。
        寻味365买球怎么玩_365手机体育app_盒子365靠谱吗:刺杀秦桧
        来源:汴梁晚报 作者:李开周 发布时间:2023-04-03 08:52:51

        今年1月22日,张艺谋执导、沈腾主演的贺岁片《满江红》在影院上映,相信很多朋友已经看过了。这是一部以宋朝为背景的古装悬疑片,核心剧情可以浓缩为4个字:刺杀秦桧。

        众所周知,秦桧是中国历史上臭名昭着的奸臣,即使到了今天,亿万人民还在骂他,甚至还有人打他——当然不是打他本人,而是打他的雕像。你知道,很多地方都有岳飞庙,很多岳飞庙前都有秦桧的跪像,新闻上说,自从《满江红》上映以后,某地岳飞庙的游客排着长队打秦桧,其中一个大妈把鞋都脱了,用鞋底子猛抽秦桧的脸。这种行为发自内心,是人民群众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怀,做法不值得提倡,但心情可以理解。 

        回到《满江红》这部电影上来,如前所述,它的核心剧情是刺杀秦桧,到底是谁要刺杀秦桧呢?那是一个由底层人物组建的小团队,团队领袖是由沈腾饰演的小兵张大,团队成员则是由王佳怡饰演的舞姬瑶琴,以及由余皑磊饰演的马夫刘喜。他们为什么要刺杀秦桧呢?因为小兵张大和马夫刘喜都是岳飞的旧部,而岳飞被秦桧杀害;舞姬瑶琴是张大的恋人,其父母被金兵杀害。为了给岳飞复仇,同时也为了给金兵铁蹄下惨遭荼毒的中原百姓出一口恶气,这些小人物精心设局,以不同的身份潜伏到秦桧身边。遗憾的是,他们的刺杀计划没有成功。虽说剧中一个反派人物内心埋藏的正义感被唤醒,与张大联手刺杀秦桧,但最终也只是杀了秦桧的替身而已。 

        张大、瑶琴、刘喜,这些人物自然都是虚构的,不过,宋朝历史上确实发生过一个刺杀秦桧的事件,结局跟电影相似,都是刺杀失败,而行刺者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。 

        这场刺杀事件发生在宋高宗绍兴二十年正月,也就是公元1150年2月。行刺者不是一个团队,而是只有一个人,他叫施全,职位是“殿前司后军使臣”,相当于中央正规军里的一个小军官。 

        关于施全刺杀秦桧的经过,南宋官方文献《建炎以来系年要录》第161卷是这么记载的: 

        丁亥,太师、尚书左仆射秦桧趋朝。有挟刃于道者,遮桧肩舆,欲害之,伤行程官数人。一军校奋而前,与之敌,众夺其刃,遂擒送大理寺。验治,则殿前司后军使臣施全也。……壬辰,磔全于市。 

        原文里有“尚书左仆射”和“行程官”这两个术语,我来简单解释一下。 

        尚书左仆射,即正宰相。宋朝搞的是群相制,每个皇帝麾下都有一群宰相。宋高宗在位时,尚书左仆射是排名第一的宰相,尚书右仆射是排名第二的宰相,尚书左丞是排名第三的宰相,尚书右丞是排名第四的宰相,然后还有俗称“计相”的三司使、俗称“枢相”的枢密使、俗称“内相”的翰林学士兼知制诰。这么一大群宰相当中,真正掌握实权的其实只有秦桧一个人,他不仅长期担任尚书左仆射,而且经过多年经营,成功地将其他宰相都培植成了自己的亲信党羽。 

        行程官,即鸣锣开道的侍从。按照南宋前期的官场规矩,凡是封有公爵、王爵等顶级爵位,或者加封太师、太保等顶级荣衔的大臣,都相当于一品官阶,上朝和出巡时,前面有4个人引领,两旁有25个人护卫,又有16名负责击鼓、敲锣、举旗、吹唢呐的仪仗队队员。 

        解释完术语,画面感应该能出来了:公元1150年农历正月的某一天,临安城里的某条街道上,加封太师的一品宰相秦桧坐着大轿(原文“肩舆”即指大轿)上早朝,有人给他举旗、击鼓、敲锣、吹唢呐,还有一群士兵带着弓箭和刀枪保卫他,几十个人前呼后拥,好不威风。正在此时,突然有人提刀冲来,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到大轿前面,噗噗噗噗,将鸣锣开道的侍从砍翻好几个。眼看轿帘就要被掀开,眼看秦桧就要被杀掉,却有一名护卫拦住刺客,架住了大刀。打斗仅仅几个回合,剩下的护卫也惊醒过来,众人一拥而上,迅速制服刺客。秦桧惊魂未定,吩咐众人将刺客送交最高审判机关“大理寺”审讯。 

        大理寺审讯后得知,这名刺客是军官施全。施全为什么要刺杀秦桧呢?其实他本来的目标并不是要刺杀秦桧,而是要挟持秦桧。挟持秦桧干什么呢?他想强迫秦桧改变求和的国策,强迫秦桧对金国用兵。坦白说,这一点跟《满江红》里最后的情节很像——剧中被张大感召的那位副统领孙均也挟持了秦桧,强迫秦桧当众背诵岳飞的诗词,以此洗刷岳飞的冤屈,振奋将士的斗志。 

        然而,施全之所以要强迫秦桧对金国用兵,真实的原因并不那么高大上,《建炎以来系年要录》记录了他的供词: 

        自罢兵后,凡武臣陈乞差除恩赏,桧皆格之,积百千员,无一得者。客行朝饿且死者,岁不下数十。至是,全以所给微而累众,每牧马及招军,劳而有费,以此怨忿。遂潜携刃伺桧出,乞用兵因而鼓众作过。若不从,则害桧。 

        翻成白话文就是说,自从公元1141年宋金议和后,南宋军队里的军官就再也没有好日子过了,该升官的升不了官,该提薪的提不了薪,成百上千的军官得不到应有的升迁和赏赐。推究原因,主张议和的秦桧就是罪魁祸首,他甚至还克扣军饷,致使临安城里的军官衣食无着,竟然有几十人被饿死。施全认为,只有再次跟金国开战,他们才有吃饱饭的希望,所以他试图将秦桧挟持到军营里,鼓动大家一起请愿。假如秦桧拒绝大家的请求呢,那就干脆把他杀掉。 

        施全这段供词是不是心里话呢?我觉得应该是,因为在真实的历史上,民众起义也好,军队哗变也好,下属挟持上司也好,几乎全是为了解决自己的生计问题。 

        我有一个朋友是历史学家,早年写过一部脍炙人口的宋朝历史普及读物,将施全刺杀秦桧的故事也写进去了。这位朋友绘声绘色描述施全被捕以后,秦桧亲自审问,施全大义凛然地说:“全天下都要杀金人,只有你不肯杀金人,我就要杀你!”这种描述过于美化了施全刺杀秦桧的动机,现存宋朝文献里并没有记载施全说过类似的话,“全天下都要杀金人”的说法也不符合当时的历史事实。宋金议和前后,一部分大将(包括长期镇守四川的抗金名将吴玠)支持议和,一部分老百姓也支持议和,因为只有停止战争,南宋老百姓才能从苛捐杂税里暂时脱身,暂时喘一口气,暂时过上有饭吃的太平日子。 

        那么秦桧该不该杀呢?当然该杀,因为他不仅主张议和,而且还害死岳飞。杀岳飞绝对不是议和的先决条件,早在岳飞入狱前,宋高宗就跟金国达成了第一次议和。秦桧之所以杀岳飞,完全是出于私心。岳飞瞧不起他,他恨岳飞;岳飞又多次拒绝服从宋高宗的号令,宋高宗也恨岳飞。所以,杀岳飞对秦桧有莫大的好处,既能得到宋高宗的重用,又能发泄自己的私愤。更重要的是,宋金议和之后,秦桧把持朝政,动用很多无耻手段迫害政治上的竞争对手,将南宋朝政搞得更加黑暗。 

        施全最后的结局是“磔于市”,即在公开场合凌迟处死。作为一个刺杀奸臣的义士,施全该不该受到如此残忍的刑罚呢?肯定不应该。可是真实的历史就是这样,它不按我们的意愿走,所以我们才需要电影和戏曲,才需要为义士创造一个稍微如我们所愿的结局。

        责任编辑:刘薇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