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legend id="h4sia"></legend><samp id="h4sia"></samp>
<sup id="h4sia"></sup>
<mark id="h4sia"><del id="h4sia"></del></mark>

<p id="h4sia"><td id="h4sia"></td></p><track id="h4sia"></track>

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
  • <input id="h4sia"><address id="h4sia"></address>

    <menuitem id="h4sia"></menuitem>

    1. <blockquote id="h4sia"><rt id="h4sia"></rt></blockquote>
      <wbr id="h4sia">
    2. <meter id="h4sia"></meter>

      <th id="h4sia"><center id="h4sia">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</center></th>
    3. <dl id="h4sia"></dl>
    4. <rp id="h4sia"><option id="h4sia"></option></rp>

        靳辅治河保社稷
        ​前不久热播的连续剧《天下长河》,以清朝康熙年间的一段黄河治理工程为线索,讲述康熙帝为治黄河水患,不拘一格提拔靳辅、陈潢两位治水能人,在历经半个世纪的栉风沐雨和朝政风波后,君臣逐渐平定河患,维护黄河安澜,还百姓平安,留下了让后世为之称道的丰功伟绩的真实历史故事。
        靳辅治河保社稷
        来源:汴梁晚报 作者:书友 发布时间:2023-02-06 08:58:50

        前不久热播的连续剧《天下长河》,以清朝康熙年间的一段黄河治理工程为线索,讲述康熙帝为治黄河水患,不拘一格提拔靳辅、陈潢两位治水能人,在历经半个世纪的栉风沐雨和朝政风波后,君臣逐渐平定河患,维护黄河安澜,还百姓平安,留下了让后世为之称道的丰功伟绩的真实历史故事。

        河道总督靳辅夙夜在公、鞠躬尽瘁的形象,通过《天下长河》影视化的表达,第一次从幕后走向前台,使得水德祠中供奉的治河名人靳辅更加可亲可敬。 

        封疆大吏   报国安民 

        清朝康熙年初,黄河、淮河并流入海,在江苏淮阴附近与运河交汇,黄、淮、运三河交织,互相影响,处于十分混乱的状态,而黄河几乎年年决溢为灾。从康熙元年(1662年)到康熙十六年(1677年),黄河下游决口多达45次。康熙十五年(1676年)夏,黄河洪水倒灌洪泽湖,大堤决口34处,淮河冲入运河,运河堤防溃决近1000米。淮扬地区一片泽国,田地颗粒无收,维系清廷的漕运大动脉被迫中断,严重影响到清政府的稳定运行。 

        当时,年轻的康熙皇帝最迫切要解决的是“三藩、河务、漕运”这三件大事,而漕运与河务密不可分。为此,他把“平三藩、河务、漕运”三件重大国事镌刻在金銮殿柱子上作为治国座右铭,时时提醒自己。 

        对康熙来说,河患是仅次于三藩之乱的严重威胁,所以他下决心治河,于康熙十六年(1677年)调安徽巡抚靳辅任河道总督。 

        靳辅(1633年~1692年),字紫垣,祖籍山东济南,辽阳(今辽宁省辽阳市)人。他自幼知书识礼,13岁随父入关辽阳。 

        康熙元年(1662年),靳辅任兵部职方司郎中,因政绩突出,于38岁那年出任安徽巡抚。在清朝,各省的总督、巡抚原则上只用满族人,汉人能够做到总督、巡抚的非常少。 

        靳辅年幼时与父亲相依为命,其父非常注重对他进行积极的家庭教育。在靳辅上任安徽巡抚的第一天,他就以手书相嘱:“何事可恤民报国,表率属僚,俾利尽兴,弊尽涤。”靳辅在安徽巡抚任上6年,的确没有辜负其父重望。 

        作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,靳辅十分关注民生。安徽北部经常闹水灾旱灾,当地百姓生活艰辛。靳辅从安置流民做起,通过清查地亩,解决了数千流民的安家问题。 

        靳辅卓有成效的业绩受到康熙的褒奖。由于在三藩平叛中的突出表现,尽管身为地方大员,靳辅仍被赐兵部尚书官衔,这在整个清代都非常少见。 

        查勘河情   连上奏章 

        靳辅接到河道总督的任命后,实际上是有些犹豫的。他深知,对于大清王朝来说,黄河与漕运事关朝政稳定、国家安全,作为河道总督责任重大,稍有闪失,不但有负浩荡皇恩,还将成为千古罪人。可他转念又想,眼下漕运阻塞已成国家之患,治河复漕急如星火,自己身受朝廷俸禄,怎能患得患失、踌躇不前! 

        靳辅有个幕僚叫陈潢,专于水利。靳辅跟陈潢商量怎么办,陈潢送给他四句话:“盘根错节以别得器,河失久治起而任,膺斯任者,非公莫属。”这看似是陈潢对靳辅进行鼓励,实际上也表现了他作为幕僚在关键时刻敢于挺身而出的应有姿态。 

        接到任命后,靳辅即刻赶赴宿迁河工署赴任。 

        在河工署衙门,他首先接到的是父亲的手书:“何以扞患、御灾,费节而工固?无廑宵旰忧(不要让帝王操心)!”老父亲担心儿子官做大了会谋取私利,于是专门写信提醒他:“第能公而忘私,不渝其操,我饮水亦知甘也。设以不逞将父,必资于官,以益禄养,是官非荣亲也,辱滋甚,养非娱亲也,戚莫大焉!”由此可见,靳辅有一个品行何等高尚的父亲。 

        靳辅到任后,就与陈潢一起深入实地,了解黄、淮河道堤防的现状和发生水患的原因。他提出的主张是“将河道运道为一体,彻首尾而合治之”,即把运河和黄河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彻底整治。 

        根据这一主张,靳辅连续向康熙皇帝上了八道奏章,即着名的《经理河工八疏》,该奏疏融黄、淮、运三位一体,提出五项治理工程、六项保证措施,包括全面治理河道、协调三河水系关系、保证运河水位等,就连治河官员选派、工程费用来源、如何遏制治河工程中的贪污浪费等都作了详细论述。实际上,这就是一部系统治理黄河、淮河、运河的规划。 

        靳辅的治河主张得到了康熙皇帝的大力支持。当时尽管平三藩军费浩繁、国库财政紧张,但康熙皇帝依然下决心,甚至不惜一再压缩后宫开支而倾力支持河工,由此开始了大规模的治河工程。 

        综合整治   夙夜在公 

        为便于就近指挥,靳辅奏请朝廷批准,将原驻山东济宁的河道总督府迁址于洪泽湖畔。接着,从疏浚河道、堵塞决口、加固堤防、闸坝分洪、修守险工、疏浚海口等六个方面着手进行综合整治。 

        靳辅据此规划进行治理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。康熙十七年(1678年),因治河功巨,康熙嘉奖靳辅:“览卿奏,黄河湖堰大小决口数十处,尽行堵塞完浚,具见筹划周详,实心任事,有裨河工,勤劳可嘉。” 

        康熙二十三年(1684年)十月,康熙首次南巡,在清口(黄河、淮河、运河交汇处)巡河并召见了靳辅,对靳辅治河多有赞赏。 

        靳辅疏浚河道的方式与前人并不相同。从施工方案上来说,他采取了自下而上疏浚的方法,即先从黄河最下游的清江浦至入海口300多里的河道开始疏浚。从施工技法上来说,他采用了新的“川字河”方法:“于河身两旁近水之处,离水三丈,下锹掘土,各挑引水河一道,面阔八丈,底阔二丈,深一丈二尺,以待黄淮下注。”故河道加上两条新修的引河,三条平行,曰“川字河”。所挖引河之土恰好可以用于修筑新引河的堤防,从而达到了“寓浚于筑”的目的。 

        当黄、淮各处决口相继堵塞,河水归入正道后,就将“川字河”中间的两道沙堆顺流冲去,三条河道合为一道,并迅速刷宽冲深,开通了入海的河道。为了达到利用淮河清刷黄河的目的,在淮河出洪泽湖处开了5条引河,再合流由清口汇入黄河,并流入海。 

        当时,黄河两岸多处决口,高家堰有34处决口。靳辅、陈潢在疏通了下游河道之后,就转入堵口工程。他们根据具体条件,先易后难,采用挑引河、筑拦水坝、在中流筑越堤等不同办法,陆续将小口门全部堵塞,最后完成在杨庄堵口的大工程,使黄河归入正流。 

        在几百里战线上,各项工程全面铺开,人力征调、材料筹运、工区配置、工程管理,一个环节套着一个环节。靳辅往来奔波、日夜操劳、心力交瘁。经过5年治理,漕运“飞挽迅利,而地方宁息,军民实庆永赖”。此后十余年间,黄河与运河一度出现安稳的局面。 

        此外,他们还在安徽砀山至江苏睢宁的狭窄河段增建了不少减水坝、减水闸,以备分洪。在守险工(防守险要河段)和修险河方面也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办法,有的至今还有现实意义。 

        靳辅、陈潢的治河经历了十多年,到康熙二十七年(1688年)靳辅去职时,黄、淮故道已先后修复,运河漕运也畅通无阻,黄河、淮河、运河出现了清初以来少有的稳定局面。 

        屡遭弹劾   结局辉煌 

        然而,靳辅所取得的治河成就却引起了一些朝臣的忌恨。康熙二十年(1681年),黄河在宿迁徐家湾、萧家渡发生溃决。尽管靳辅及时组织进行抢堵,弥补了损失,但朝中一些官员仍借此对靳辅发起攻击,并要全部改变治河方案。靳辅据理申辩:“工将次第告竣,不宜有所更张。”康熙接纳了靳辅的主张,命他返回工地监修未完成的治河工程。 

        半年后,工程告竣。康熙二十三年(1684年),他第一次南巡来到这里,目睹漕河航道水流平稳、行舟通畅,来往船户盛赞,喜从心生,遂命靳辅官复原职,并即席赋诗《阅河堤诗》,挥墨御赐靳辅,作为对这位治河功臣的嘉勉。诗曰:“防河纡旰食,六御出深宫。缓辔求民隐,临流叹俗穷。何年乐稼穑,此日是疏通。已着勤劳意,安澜早奏功。” 

        康熙二十七年(1688年),几位朝臣再次弹劾靳辅。尽管康熙召集靳辅与朝臣廷辩,但靳辅仍被免职,而辅佐靳辅治河的陈潢也一同遭祸,后在被押解至京城的途中含冤而死。同年,中河(大运河台儿庄段)工程竣工,康熙派遣学士开音布、侍卫马武前往勘视,奏报“中河商贾舟楫不绝”。后尚书张玉书等人也到现场查勘河工,回报“河渐次刷深,黄水迅流入海,两岸闸坝有应循旧者,有应移改者,多守辅旧轨”。面对查勘结果,康熙对弹劾靳辅一事不服,心生为其平反之意。次年(1689年),康熙第二次巡河,靳辅随行,康熙心中已肯定了靳辅的治河成就,回京后,“奖辅所缮治河深堤固,命还旧秩序”,为靳辅平反昭雪。 

        康熙三十一年(1692年)二月,康熙帝下旨,靳辅被官复原职,复任河道总督。此时靳辅已病入膏肓,以病衰力辞,康熙命顺天府丞徐廷玺协理,是年十一月,靳辅不幸病逝,享年59岁。 

        靳辅治河继承和发扬了潘季驯的治河思想,重视对河情的实地查勘、河患的全面分析,重视黄河、淮河、运河之间的内在联系,重视综合治理,对工程的组织实施亲力亲为,取得了“数年未尝冲决,漕运亦不误”的成就,虽然治河过程中曾被人诬告,但结局很辉煌。靳辅逝世时被赐祭葬,谥文襄,追赠太子太保等。雍正五年(1727年)复加工部尚书,雍正八年(1730年)入京师贤良祠,应该是历代河官中所获荣誉最多、最高者之一,其所着《治河方略》一书成为后世治河宝贵的参考资料。 

        康熙五十一年(1712年),台湾收复,准噶尔平定,黄河安澜,河水转清。康熙帝探访扬州,见到了河神庙,庙中塑着靳辅、陈潢的雕像,仁人志士,遗爱自在民间 。

        责任编辑:刘薇薇